殄絶
拼音tiǎn jué
注音ㄊㄧㄢˇ ㄐ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灭绝。《北齐书·神武帝纪下》:“臣若不尽诚竭节,敢负陛下,则使身受天殃,子孙殄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不知如何罪业,遂至殄絶祖宗之祀?”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夫 中国 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絶,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
基本含义
- 殄絶意为彻底消灭、毁灭。
详细解释
- 殄絶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殄有彻底消灭、毁灭之意,绝是断绝、消亡之意。合起来表示完全消灭、毁灭到底的意思。
使用场景
- 殄絶常用于形容彻底消灭某种势力、破坏某种事物或使其彻底绝迹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战争、疾病、灾难等造成大规模毁灭的情景。
故事起源
-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太公望在战争中消灭了一个强大的敌对势力,使其彻底灭亡。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彻底消灭某种势力的情景,成为了成语殄絶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殄絶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汉字组成的,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场战争使敌人彻底殄絶。2. 疾病的爆发使整个村庄陷入了殄絶的境地。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殄灭绝迹”,将“殄絶”与彻底消灭、毁灭的意思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殄絶相关的成语,如“彻底消灭”、“毁灭到底”等,以扩大对该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场大火把整个森林都殄絶了。2. 初中生:这个病毒不彻底消灭,会一直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3. 高中生:战争导致了无数家庭的破裂,许多人的生活被彻底殄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