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螟蛉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líng

螟蛉

拼音míng líng

注音ㄇㄧㄥˊ ㄌ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并把卵产在螟蛉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它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构成]
    偏正式:螟(蛉
    [同音]
    名伶

英文翻译

  • 1.(一种绿色小虫) corn earworm

详细解释

  • ◎ 螟蛉 mínglíng
    [adoptive child]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周侗年迈,巴不得将平生一十八般武艺,尽心传授与螟蛉之子。——《说岳全传》
    (1).螟蛾的幼虫。泛指棉蛉虫、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螟蛉不抚子,犬羊且无鞹。”
    (2).蜾蠃常捕螟蛉喂它的幼虫,古人误认为蜾蠃养螟蛉为己子。后因以为养子的代称。《旧唐书·昭宗纪》:“ 邠州 王行瑜 、 凤翔 李茂贞 、 华州 韩建 各上章,言 珂 螟蛉,不宜纘袭,请以 王珂 为 陕州 , 王珙 为 河中 。” 宋 王楙 《野客丛书·螟蛉》:“今呼非所生之子为螟蛉。观《南史》‘ 宋明帝 负螟之庆’,言 废帝 非所生也。《北史》‘ 胡叟 养子字螟蛉’。又观 董仲舒 ‘断甲无子,养非所生’,引《诗》‘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义。知此説尚矣。” 明 沉鲸 《双珠记·卖儿繫珠》:“拚捨这弱息螟蛉,要表我终身箕箒。” 茅盾 《童年·长寿夫妇的悲剧》:“我宁可抱个螟蛉,也不要你 潘 家装假胎。”

基本含义

  • 比喻才华横溢、有出息的年轻人。

详细解释

  • 螟蛉是一种蛾子的幼虫,它在茧中经过蛹化过程,最终变成美丽的蛾子。螟蛉这个成语比喻年轻人具有潜力和才华,有着成长为有出息的人的潜力。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有出众的才华和潜力,尤其是在艺术、学术或职业领域中。

故事起源

  • 螟蛉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秋水》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螟蛉化蛹的故事,螟蛉在茧中经过蛹化过程,最终变成了美丽的蛾子。这个故事象征着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

成语结构

  • 螟蛉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螟蛉的才华,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画家。2. 这个年轻人很有出息,真是一只螟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螟蛉在茧中蛹化的过程,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螟蛉在茧中经历了变化和成长,就像年轻人具有潜力和才华,有着成长为有出息的人的潜力。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和成语的知识,了解更多关于螟蛉的故事和成语的使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很聪明,他是一只螟蛉。2. 初中生:她唱歌非常好听,真是一只螟蛉。3. 高中生: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真是一只螟蛉。4. 大学生:她的作品在艺术展上备受赞赏,真是一只螟蛉。

拆字解意

螟蛉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