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素
拼音jiǎn sù
注音ㄐㄧㄢˇ ㄙ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简约朴素。《宋书·裴松之传》:“ 松之 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旧唐书·唐临传》:“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於待物。”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生平奉养简素,不服紈綺,御一布袍,数年载不易,日不再肉,不治官事輒却肉不食,所守廉甚。”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一幕:“ 静子 ,二十一岁,温文静婉……简素的和服上罩着白色围裙。”
(2).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和绢帛。亦指书写用品。《南史·文学传论》:“畅自心灵,而宣之简素, 轮扁 之言,未或能尽。” 唐 柳宗元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由是正声迭奏,雅引更和,播塤箎之音韵,调律吕之气候,穆然清风,发在简素,文章之胄,曷能及兹。”
(3).《文选·张协〈杂诗〉之九》“寄辞翰墨林”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刘向 为 孝成皇帝 典校书籍,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今 东观 书,竹素也。”后因以“简素”称书籍。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 宾王 淹中 故俗,体朴厚之弘规, 稷下 遗甿,陶礼义之餘化,颇游简素,少閲縑緗。”
(4).指书信。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检素’即‘简素’,就是书信;‘检素不获展’就是接不着你的信。”
基本含义
- 简单朴素,不繁琐华丽。
详细解释
- 简素形容事物简单、朴实,不夸张、不繁琐。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味、生活方式或作品的风格简单而不失雅致。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穿着打扮简单、朴素,但却显得大方得体;也可以用来形容作品、艺术品等简洁而不失精致。
故事起源
- 关于“简素”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对于生活的态度。在古代,文人们追求的是简约、朴实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繁琐的世俗生活会让人迷失自我,失去真正的品味。因此,“简素”成为了文人们的追求和标志。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她的穿着总是简素大方,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2. 这幅画十分简素,但却展现了作者的深沉思考和内涵。3. 他的作品以简素著称,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简素”拆分为“简”和“素”,并联想到“简单”和“朴素”的意思,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简约”、“素雅”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简素的衣服,不喜欢太花哨的。2. 初中生:她的书房布置得很简素,但却很舒适。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语言简素,但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4. 大学生:他的设计作品以简素著称,追求简约而不失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