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水耨在词典中的解释
shuǐnòu

水耨

拼音shuǐ nòu

注音ㄕㄨㄟˇ ㄋ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灌水除草。古代的一种耕作法。《史记·货殖列传》:“ 楚 越 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张守节 正义:“风草下种,苗生大而草生小,以水灌之,则草死而苗无损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汉书·武帝纪》:“ 江 南之地,火耕水耨。”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復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

基本含义

  • 用水灌溉庄稼。比喻教育、培养人才。

详细解释

  • 水耨是由“水”和“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水指水源,耨指用水灌溉农田。水耨比喻用教育、培养的方式来改造人才,使其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和方法。可以用来表达培养学生、员工等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上》:“水旱则耨,耨则有谷;谷则可以养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水灌溉,庄稼就不会长得好,没有谷物就不能养活人。这句话引申为培养人才需要像水灌溉庄稼一样,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来进行。

成语结构

  • 水指水源,耨指用水灌溉农田。形象地比喻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

例句

  • 1.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水耨。2. 他的成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水耨结果。3. 只有通过水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片干旱的农田,需要用水耨来灌溉,才能让庄稼茁壮成长。类似地,教育和培养人才也需要用水耨的方式进行。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和教育制度来深入学习水耨的含义。还可以学习与教育和培养人才相关的其他成语,如“耕耘”,“播种”,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的水耨,帮助我们成长。2. 初中生:学习是我们自己的水耨,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3. 高中生:学校的教育是我们的水耨,为我们的未来铺就道路。4. 大学生:大学是我们成长的水耨,培养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拆字解意

水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