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锉
拼音dùn cuò
注音
繁体頓剉
基本解释
犹顿挫。指诗意跌宕转折,回旋起伏。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一:“其道欲与 见素 ( 韦见素 )别,则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此句中命意也。盖如此,然后可以顿剉高雅矣。”
基本含义
-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流畅,断断续续。
详细解释
- 顿锉是由动词“顿”和形容词“锉”组成的成语。动词“顿”表示说话或写作中断的意思,形容词“锉”表示不流畅的意思。因此,顿锉指的是说话或写文章不连贯,中间有断续的情况。
使用场景
- 顿锉常用于形容口才或文章写作不流畅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演讲时卡壳、写作时思路不清晰或表达不连贯的情况。
故事起源
- 顿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写文章时,思绪不连贯,文笔不流畅,被人戏称为“顿锉”。
成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在演讲中频频顿锉,显得不够自信。2. 这篇文章写得顿锉,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3. 她的口才很好,从不顿锉,能够很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顿锉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或写作时,突然被锉刀顿住,导致说话或写作不流畅的情况,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口才或写作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文思泉涌”等,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上做口头报告时,突然顿锉了,让同学们都笑了。2. 初中生:写作文时,我总是顿锉,需要多加练习来提高。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我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速,避免顿锉,以保持流利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