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怒吽吽在词典中的解释
hōnghōng

怒吽吽

拼音nù hōng hōng

注音ㄋㄨˋ ㄏㄨㄥ ㄏㄨ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同“ 怒烘烘 ”。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一会家便怒吽吽在那柴门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翁 ﹞怒吽吽不息,定要打匾拍十下。”《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只见 邓九公 皮袄也不曾穿……怒吽吽的一直奔耳房中。”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愤怒或生气的样子。

详细解释

  • 怒吼、咆哮的样子。形容人极度愤怒、生气的表情或态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愤怒、生气的情绪表达,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故事起源

  •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一个故事。张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学者和科学家,他有一次在写作时,因为遇到了一个难题而陷入了深深的愤怒之中。他怒吼着,声音传到了外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人们就用“怒吽吽”来形容他愤怒的样子。

成语结构

  • 怒吼的声音+吼的声音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怒吽吽地离开了。2. 这个小孩做错了事情,被爸爸怒吽吽地训斥了一顿。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怒吽吽”与愤怒的声音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愤怒地怒吼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情绪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怒气冲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生气地怒吽吽地说:“你们怎么这么不听话!”2. 初中生:他的表情非常愤怒,怒吽吽地离开了教室。3. 高中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怒吽吽地扔下书包,冲出了家门。

拆字解意

怒吽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