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鼾息在词典中的解释
hān

鼾息

拼音hān xī

注音ㄏㄢ ㄒ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1).鼾声。 宋 朱熹 《熹伏蒙判院丈垂示用韵喜晴之句率尔奉酬伏乞笑览》诗:“客枕终难稳,归来鼾息深。”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流汐涨》:“这晚上的催眠歌,就是父亲的抽噎声。不久,孩子也因着这声就发出微细的鼾息。” 周立波 《第一夜》:“他又放倒了身躯,发出了鼾息。”
    (2).气喘。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 申王 有肉疾,腹垂至骭,每出,则以白练束之。至暑月,常鼾息不可过。”

英文翻译

  • 1.【医】 stertor

基本含义

  • 鼾声和呼吸声。形容睡眠时的深沉呼吸声或者形容安静的环境。

详细解释

  • 成语“鼾息”是由“鼾声”和“息声”组成的。它主要用于形容人们在睡眠时发出的深沉呼吸声,也可以用来形容安静的环境,没有声音和动静。

使用场景

  • 成语“鼾息”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睡觉时的呼吸声,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环境的安静和宁静。比如可以用于以下场景:1. 描述一个人沉睡时的深沉呼吸声:他一夜都在鼾息声中度过。2. 形容安静的环境:深夜,整个城市都陷入了鼾息般的寂静。

故事起源

  • 成语“鼾息”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曹刿的智者,他在与敌国战斗时,以他的智慧和策略,使得自己的国家能够在敌人的进攻中获得胜利。曹刿在战斗结束后,因为过度劳累,他在回到自己的家中后倒在床上,发出了沉重的鼾息声。这个故事中的“鼾息”形象地描绘了曹刿疲惫不堪的状态,也成为了成语“鼾息”的来源。

成语结构

  • 成语“鼾息”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鼾”是形容词,表示深沉的呼吸声;“息”是名词,表示声音的静止和安静。

例句

  • 1. 他一夜都在鼾息声中度过,没有醒来一次。2. 整个教室里都是同学们的鼾息声,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成语“鼾息”。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床上鼾声如雷,形象地描绘出深沉的呼吸声。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鼾息”感兴趣,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睡眠和安静相关的成语,比如“鸦雀无声”、“寂静无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晚上,我听到了爸爸的鼾息声。2. 初中生:教室里一片鼾息声,同学们都在睡觉。3. 高中生:整个宿舍楼都是室友们的鼾息声,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4. 大学生:熬夜写论文的时候,我能听到整个图书馆里同学们的鼾息声。5. 成人:每天晚上,我都能听到丈夫的鼾息声,知道他睡得很香。

拆字解意

鼾息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