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耍猴在词典中的解释
shuǎhóu

耍猴

拼音shuǎ hóu

注音ㄕㄨㄚˇ ㄏ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即猴戏。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 吴祖光 《闯江湖》第四幕:“忽然远处有人大声发问:‘这是干什么?耍猴儿啊?’”参见“ 猴戏 ”。
    (2).比喻戏弄、捉弄人。如:别拿我耍猴啦,我干这个实在不在行。

基本含义

  • 指人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或举止,以博取他人的笑声或注意。

详细解释

  • 耍猴这个成语比喻人装腔作势、做作滑稽,表现出一种不自然、虚伪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装腔作势,或者用来嘲笑某人的做作行为。

故事起源

  • 成语"耍猴"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从小耍猴子的人如何在官场上耍弄权谋,最终自食其果的故事。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耍"和名词"猴"组成。

例句

  • 1. 他在舞台上耍猴,逗得观众哈哈大笑。2. 这个人整天装腔作势,简直就是个耍猴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耍猴"这个成语与表演滑稽动作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表演、滑稽动作相关的成语,如"耍花招"、"耍把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操场上耍猴,逗得大家都笑了。2. 初中生:他整天装腔作势,简直就像个耍猴的。3. 高中生:他在社交场合上耍猴,只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