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羔羊在词典中的解释
gāoyáng

羔羊

拼音gāo yáng

注音ㄍㄠ 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小羊,多比喻天真、纯洁或弱小者。
    [构成]
    偏正式:羔(羊
    [例句]
    在这件事情中;他做了替罪羔羊。(作宾语)

英文翻译

  • 1.yearling; lamb; kid

详细解释

  • ◎ 羔羊 gāoyáng
    (1) [lambkin;kid;lamb]
    (2) 小羊。尤指未满一岁或未长恒齿的小绵羊
    (3) 天真、纯洁、温顺而柔弱的人
    …她究竟是可怜的小羔羊。——朱自清《生命的价格》
    (1).小羊。《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唐 杜甫 《杜鹃》诗:“鸿鴈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2).《诗·召南》篇名。因《羔羊》诗序曰:“羔羊,鹊巢之功致也。 召南 之国化 文王 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故后用以称美士大夫操行洁白、进退有节。《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德配 周 召 ,忠合羔羊。”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立朝则以砥矢为操,居己则以羔羊为节。”

基本含义

  • 指年幼无知、易受欺骗的人。

详细解释

  • 羔羊是指刚出生的小羊,年幼无知,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或欺骗。在成语中,羔羊常用来比喻年轻人或无知者容易受到欺骗,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使用场景

  • 羔羊一词常用于贬义,形容某人容易上当受骗、易受欺负。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在社会经验和智慧方面的不足。

故事起源

  • 成语“羔羊”来源于《诗经·小雅·鹤鸣》:“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这句诗意味着羔羊的皮毛白如丝绸,象征着纯洁无暇。由于羔羊年幼无知,容易受到攻击和欺骗,因此,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年轻人或无知者容易受骗。

成语结构

  • 羔羊是一个名词短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小孩太羔羊了,别人说什么他都信。2. 年轻人要多学习,不要太羔羊,容易吃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羔羊”与“年幼无知”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刚出生的小羊羔,它容易受到攻击和欺骗。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寓言或文学作品来加深对成语“羔羊”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鱼肉”,“傻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太羔羊了,被同学骗了很多糖果。2. 初中生:她太羔羊了,居然相信了那个骗子的谎言。3. 高中生:年轻人要多经历一些,不要太羔羊,容易受骗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