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法
拼音qiào fǎ
注音ㄑㄧㄠˋ ㄈ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严峻的法令。《淮南子·原道训》:“夫峭法刻诛者,非霸王之业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 商鞅 峭法长利, 秦 人不聊生,相与哭 孝公 。”《新唐书·李鄘传》:“而 鄘 当官,以峭法操下,所至称治。”
基本含义
- 形容法度严密,严厉而公正。
详细解释
- 成语“峭法”由“峭”和“法”两个字组成。其中,“峭”意为陡峭、高耸,引申为严厉、正直;“法”意为法度、规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法度严密,严厉而公正。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严密而公正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为人严正、公正。
故事起源
- 成语“峭法”源自《晋书·谢安传》:“安以峭法属吏,终无所犯。”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以严格的法纪治理官吏,使得政府工作有条不紊,没有严重的失职行为发生。后来,人们用“峭法”来形容法度严密、严厉而公正的治理方式。
成语结构
- 峭法的结构为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法律非常峭法,对于违法行为绝不姑息。2. 这位教师一直以峭法治学,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高山峭壁上有一本厚重的法律书,表示法度严密。这样的图像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谢安的治理方法,学习他的严格纪律和公正的治理方式,以及他对于晋朝政治的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每天都以峭法要求我们按时完成作业。初中生:这个班级的纪律非常峭法,违纪的同学都会受到惩罚。高中生:在高考前,学校对考场管理非常峭法,严禁任何作弊行为。大学生:这个学院的纪律严明,学生们都要遵守峭法。成年人: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一直以峭法行事,没有受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