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发紒在词典中的解释

发紒

拼音fā jì

注音ㄈㄚ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即发髻。《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命妇皆服髮紒进见。”参见“ 髮髻 ”。

基本含义

  • 指行为鲁莽、冲动,不加思考,没有分寸。

详细解释

  • 发:发作、发泄;紒:狂怒。形容人情绪激动,行为冲动,没有分寸。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情绪激动或受到刺激时,丧失理智,做出鲁莽冲动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魏公子脾气暴躁,经常冲动行事。有一次,魏公子与人争吵起来,情绪激动之下,竟然将自己的头发都拔掉了。从此以后,人们用“发紒”来形容冲动行事的人。

成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一生气就会发紒,做事常常不计后果。2. 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发紒,要冷静思考。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魏公子拔头发的情景,将发紒与冲动行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情绪控制、理智行事相关的成语,如“冲动是魔鬼”、“鲁莽行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生气就发紒,打破了窗户。2. 初中生:考试前紧张的他发紒地把书都撕了。3. 高中生:面对困难,他没有发紒,而是冷静地分析解决办法。

拆字解意

发紒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