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军
拼音dào jūn
注音ㄉㄠˋ ㄐㄩㄣ
繁体
基本解释
谓营私舞弊以乱军。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斩断》:“食不稟粮,军不省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首,以获其功,此谓盗军。盗军者斩。”
基本含义
- 指偷窃军队或军事机密的行为。
详细解释
- 盗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盗”意为偷窃,指非法获取他人财物或机密;“军”指军队。盗军的含义是指偷窃军队或军事机密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非法获取军事机密或从事军事间谍活动的人。
使用场景
- 盗军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那些企图从敌对国家或组织那里获取军事机密的间谍行为。它也可以用于形容那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军队的机密信息或军事装备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非法获取他人机密或财物的行为,比如盗窃他人的密码或银行账户等。
故事起源
- 据传,盗军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魏国有一位名叫廉颇的将军,他曾经率领军队进行战斗。有一天,他的军队被一个叫做庞涓的人偷袭,导致魏国遭受了重大损失。庞涓是一个投靠魏国的间谍,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机会,偷窃了魏国军队的军事机密并传给了敌对国家。这个故事成为了盗军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盗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盗”作为动词,表示偷窃;“军”作为名词,表示军队。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例句
- 1. 他被指控盗军罪,将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2. 这个间谍利用自己的地位盗军,给敌对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盗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悄悄地偷窃军队的机密文件或装备,然后迅速逃离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军事和间谍活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和现代军事情报工作。了解不同国家的军事机密保护措施和间谍活动的防范方法,可以加深对盗军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被老师发现在考试中盗军,被扣了分数。2. 初中生: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间谍的故事,他成功盗军了敌对国家的机密文件。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盗军行为,其中一位著名的间谍是朱可夫,他成功盗取了美国的核武器设计图纸。4. 大学生:在网络安全领域,黑客经常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盗军他人的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