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菩萨在词典中的解释

菩萨

拼音pú sà

注音ㄆㄨˊ ㄙ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1) (名)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
    (2) (名)泛指佛和某些神。
    (3) (名)比喻心肠慈善的人。〈外〉梵语。

英文翻译

  • 1.{宗} Bodhisattva

详细解释

  • ◎ 菩萨 púsà
    (1) [Bodhisattva]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Buddha]∶泛指佛
    (3) [Buddhist idol]∶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4) [a kindhearted person]∶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1).佛教名词。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 释迦牟尼 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
    (2).指人们崇拜的神灵偶像。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只有两个小菩萨名‘包公老爷’者,被一个老年农民抢去了,他说:‘莫造孽!’”
    (3).比喻心肠仁慈的人。《红楼梦》第五五回:“他们瞅着大奶奶是个菩萨,姑娘又是腼腆小姐,固然是托懒来混。”《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两位老爷菩萨,救命恩人,捨得花银子把我救出火坑。” 夏衍 《克农同志二三事》:“你得认清这个时期,这个地方,和菩萨要打交道,和恶鬼也要打交道。”

基本含义

  • 指佛教中的菩萨,也用来形容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的人。

详细解释

  • 菩萨,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者,具有慈悲心和智慧,为众生除难解苦。在成语中,菩萨用来形容具有慈悲心肠、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

使用场景

  • 菩萨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人。可以用来赞美别人的慈悲心肠,或者形容自己具有慈悲为怀的心态。

故事起源

  • 菩萨一词源自佛教,佛教中的菩萨是指具有慈悲心和智慧的修行者,他们为众生除难解苦,帮助人们获得解脱和幸福。因此,菩萨成为了形容善良、慈悲为怀的人的托词。

成语结构

  • 菩萨是一个名词,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大慈大悲的菩萨”、“心地善良的菩萨”。

例句

  • 1. 他心地善良,真是个活菩萨。2. 她总是乐于助人,真是个大慈大悲的菩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菩萨”与善良、慈悲为怀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比如可以想象一个慈悲心肠的人被称为菩萨,帮助别人获得幸福。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佛教中的菩萨的知识,深入探索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菩萨的含义和精神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个大慈大悲的菩萨,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妈妈是个心地善良的菩萨,经常帮助邻居解决困难。3. 高中生:他是个乐于助人的菩萨,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