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介
拼音zī jiè
注音ㄗㄧ ㄐ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比喻微小。《三国志·吴志·华覈传》:“退伏思惟,荧惑桑穀之异,天示二主,至如他餘錙介之妖,近是门庭小神所为。”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小心眼,计较小事。
详细解释
- 锱介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小心眼,计较小事。它表示一个人过于注重细节,对于琐碎的事情非常计较,容易因为小事而产生矛盾和争执。
使用场景
- 锱介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过于计较小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那些对一些细节问题过于计较的人时,我们可以使用锱介来形容他们。
故事起源
- 锱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苑英华》中,原文是“锱铢必较”。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一位名叫锱铢的官员。他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看到一位贵宾的酒杯里有一粒米,于是他非常生气地指责贵宾对待宴会的态度不够谦虚。从此以后,人们用“锱铢必较”来形容那些过于计较小事的人。
成语结构
- 锱介由两个字组成,其中“锱”是一个名词,意思是一种古代的货币单位,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东西;“介”是一个动词,意思是计较,争辩。
例句
- 1. 他总是为了一点小事跟人争吵,真是锱介得很。2. 别跟他讨价还价了,他太锱介了,根本不会给你便宜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锱介的发音“zī jiè”与“自己”进行联想,因为锱介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小事,不顾他人感受。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锱介类似的成语,如“斤斤计较”、“小题大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很锱介,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同学争吵。2. 初中生:我不喜欢和锱介的人一起玩,他们总是计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3. 高中生: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锱介,希望我们能够多关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