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
拼音lín wēi shòu mì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lín wēi shòu mìng ㄌㄧㄣˊ ㄨㄟ ㄕㄡˋ ㄇㄧㄥˋ
临危受命(臨危受命)
谓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语本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 夏衍 《心防》第三幕:“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临阵脱逃于后?”
基本含义
- 在危难时刻接受使命或担任重任
详细解释
- 指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责任,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或担任重要职责。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危急关头能够勇敢地挺身而出,承担责任,为大家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秦国的平原君曾任命虞卿为使者,前往齐国求援。虞卿在途中遇到了齐国的敌人,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接受了使命,最终成功地达到了目的地。后来,人们用“临危受命”来形容他的勇敢行为。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在这次危机中,他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成功地解决了问题。2. 面对困难,我们要勇敢临危受命,不退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临危受命”拆解为“临危”和“受命”,并联想到在危险的时刻接受使命的勇气和决心。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勇敢、责任等相关的成语,如“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生病了,我临危受命,帮忙给大家上了一节课。2. 初中生:在地震发生时,他临危受命,带领大家逃离了危险区域。3. 高中生:面对国家的挑战,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临危受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