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根蛇
拼音sāng gēn shé
注音ㄙㄤ ㄍㄣ ㄕ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赤练蛇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黄颔蛇》:“黄喉蛇俗名赤楝蛇,一名桑根蛇。頷,喉下也。以色名赤楝,桑根象形。”
基本含义
- 指外貌和内在不相称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桑根蛇是由"桑根"和"蛇"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桑根"是指桑树的根部,没有根系的支持,树木就会失去生命力。而"蛇"则是指一种爬行动物,由于蛇的特殊外形和行为习惯,常常被人们视为神秘和不可理解的动物。因此,桑根蛇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外貌和内在不相称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桑根蛇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外表和实际情况不符的人或事物。比如,一个外表看起来很强壮的人,却没有实际的能力;或者一个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的人,却没有实际的知识。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人。
故事起源
- 桑根蛇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条蛇住在桑树的根部,每天都在树根周围转悠。有人看到后很奇怪,觉得蛇应该在树上或地面上活动,为什么会住在树根下面呢?于是他就问蛇为什么不爬到树上去。蛇回答说,自己是桑树的守护神,必须时刻守护着树根,否则树就会枯萎。人们听后觉得很奇怪,蛇明明是爬行动物,为什么会成为桑树的守护神呢?于是就有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实际上是个桑根蛇。2. 这个产品外表很漂亮,但质量却很差,真是个桑根蛇。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桑根蛇想象成一条蛇藏在桑树的根部,形象地表示外貌和内在不相称的情况。可以通过画一幅画或者编写一个小故事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瓮中捉鳖"、"杯弓蛇影"等,来拓展对比和类比的思维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但实际上是个桑根蛇。2. 初中生:这个电视剧的剧情很吸引人,但结局却是个桑根蛇。3. 高中生:他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只是个桑根蛇。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宣传很夸张,但实际效果却是个桑根蛇。5. 成年人:这个政府官员表面上很正直,但实际上是个桑根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