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僮跛竪
拼音máng tóng bǒ shù
注音
繁体盲僮跛竪
基本解释
瞎眼跛足的童仆。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竪,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於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行动迟缓、不灵活。
详细解释
- 盲僮指盲人,跛竪指瘸子。盲僮跛竪形容人行动迟缓、不灵活,像盲人摸象,举步维艰。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动作迟缓、不灵活,或者用于形容某个事物的运作缺乏效率。
故事起源
-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故事中,一群盲人摸象,每个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却各自以为自己摸到了整个大象。从而形成了成语“盲人摸象”,后来演变为“盲僮跛竪”。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走路像盲僮跛竪一样,一步一顿,非常慢。2. 这个项目的执行效率太低,整个团队像盲僮跛竪一样,进展缓慢。
记忆技巧
- 将“盲僮跛竪”与盲人摸象的故事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盲人和一个瘸子一起行动,步履蹒跚,迟缓不灵活的场景,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深入了解庄子的《天下篇》,了解其中寓言故事的背景和哲学思想。2. 学习其他形容人行动迟缓、不灵活的成语,如“龟毛”、“缓不济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走路的时候像盲僮跛竪一样,非常慢。2. 初中生:我们班的体育委员运动不太灵活,总是像盲僮跛竪一样。3. 高中生:这个项目的执行效率太低,整个团队像盲僮跛竪一样,进展缓慢。4. 大学生:他在舞台上的表演像盲僮跛竪一样,不够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