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打卡强迫症在词典中的解释
qiǎngzhèng

打卡强迫症

拼音dǎ kǎ qiǎng pò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打卡强迫症是,指怀疑自己漏打考勤卡,在每天上下班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的现象,别人只打一次卡,患者至少要打四五次甚至更多。

    打卡强迫症 - 简介

    工作人员上下班时把考勤卡放在磁卡机上记录下到达和离开单位的时间叫打卡。患有打卡强迫症的人总是被一种入侵式的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使她(他)感到不安、恐慌或担心没有打卡,而进行多次打卡,这样会令她(他)感到这种压迫感可以得到舒缓。

详细解释



  • 打卡强迫症 - 症状

    典型的症状是“带有强迫性的行为”,不断地打卡、反复检查自己有没有打卡、计数、祈祷。

    怀疑自己漏打卡,还会怀疑自己的卡没有打上。于是每天上下班,别人只打一次卡,患者她至少要打两三次。有时候索性十遍八遍地打卡,作为一种娱乐。

    打卡强迫症 - 病因

    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打卡——无论是你忘了带卡,还是你带了卡而忘了打,即使你今天努力工作成效累累,打卡机也只会报告你没有打卡,是旷工,然后扣你的工资。

    如果有过几次忘记打卡而被扣工资的悲惨经历后,一度有了心理障碍。常常是你正在埋头干活时会忽然打一个愣怔,怀疑自己是不是又没有打卡。

基本含义

  • 指对打卡行为过度追求、强迫的心理状态。

详细解释

  • 打卡强迫症是由“打卡”和“强迫症”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打卡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打卡记录,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不受控制地重复某种行为。打卡强迫症指的是对打卡行为过度追求、强迫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人们会过于注重打卡行为,将其视为一种追求、一种目标,甚至可能忽视其他重要事物。

使用场景

  • 打卡强迫症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于打卡行为过于执着、过度追求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行为,很多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不断打卡,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打卡强迫症常常被用来形容这种过度追求打卡的心理状态。

故事起源

  • 打卡强迫症是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而出现的新词语,没有具体的故事起源。

成语结构

  • 打卡强迫症由三个词组成,其中“打卡”和“强迫症”分别表示行为和心理状态。

例句

  • 1. 他对于打卡已经有了一种强迫症,每天都要去特定的地点打卡记录。2. 她的打卡强迫症已经严重到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打卡行为相关的图像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一张人们排队打卡的图片,或者是一张打卡记录表。

延伸学习

  • 打卡强迫症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词语,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流行息息相关。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交媒体对人们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社交媒体。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在学校门口打卡,因为我有打卡强迫症。2. 初中生:我的同学都喜欢打卡,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因为我也有打卡强迫症。3. 高中生:我为了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经常追求打卡,有时候觉得自己有些打卡强迫症。

拆字解意

打卡强迫症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