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畸人在词典中的解释
rén

畸人

拼音jī rén

注音ㄐㄧ ㄖ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庄子·大宗师》:“ 子贡 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成玄英 疏:“畸者,不耦之名也。修行无有,而疏外形体,乖异人伦,不耦於俗。” 宋 陆游 《幽事》诗之二:“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静分书句读,戏习酒章程。”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十九:“幽谷有畸人,忍饥不肯仕。隣国闻其名,岂曰少知己。” 郭希仁 《从戎纪略》附《钱君定三传》:“察形势,访奇杰, 燕 赵 畸人侠客,翕然与游。”
    神奇的人;仙人。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汎彼浩刼,窅然空纵。” 郭绍虞 集解:“畸,奇异也……真,《説文》云:‘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变形言鍊形而为气。此言畸人乘真,谓畸人乘其真气而上昇也。” 清 李渔 《巧团圆·原梦》:“身轻似翔,尘飞不颺,畸人惯走屏风上。”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又或易调改絃,别敍畸人异行,出於幻域,顿入人间。”

基本含义

  • 指外貌、体态或行为异常的人,也用来形容与众不同、与常人不同的人。

详细解释

  • 畸人一词源自于《庄子·秋水》:“人有畸形者,有不肖者,有善恶者,有贞矣者。”其中,“畸形者”指的就是外貌不正常的人。这个成语形容那些外貌、体态或行为与常人不同的人,强调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畸人”来形容那些外貌奇特、与众不同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思维与常人不同、行为怪异的人。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社会评论等场景中。

故事起源

  • 关于“畸人”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外貌与体态与常人不同的人是不正常的,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畸人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畸”和“人”。其中,“畸”表示异常、不正常,“人”表示人类。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畸人”。

例句

  • 1. 他长相奇特,真是个畸人。2. 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总是与众不同,他是个真正的畸人。

记忆技巧

  • 要记住这个成语,可以将“畸人”想象成一个外貌与常人不同的人,或者将“畸”与“人”两个字分别与“异常”和“人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畸人”类似意义的成语,如“怪人”、“怪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脸上长满了痣,看起来像个畸人。2. 初中生:他的行为太古怪了,简直就是个畸人。3. 高中生:他的才华与众不同,是个真正的畸人。4. 大学生:那个艺术家的作品总是与众不同,他是个真正的畸人。5. 成年人:她的外貌虽然与常人不同,但她内心善良,不应该被称为畸人。

拆字解意

畸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