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诗书发冢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īshūzǒng

诗书发冢

拼音shī shū fā zǒ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shī shū fà zhǒng ㄕㄧ ㄕㄨ ㄈㄚˋ ㄓㄨㄙˇ

    诗书发冢(詩書發塚) 

    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语本《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郭象 注:“诗礼者,先王之陈迹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姦,则迹不足恃也。” 成玄英 疏:“是以 田恒 资仁义以窃 齐 ,儒生诵诗礼以发冢,由是观之,圣迹不足赖。” 宋 姜夔 《越九歌·旌忠·中管商调》:“诗书发冢兮嗟彼傖父,父老死兮后生莫知其故。”亦作“ 诗书发塚 ”。 清 高珩 《<聊斋志异>序》:“如读 南子 之见,则以为淫辟皆可以周旋;泥 佛肸 之往,则以为叛逆不妨共事;不止诗书发塚,《周官》资篡而已。”

    见“ 诗书发冢 ”。

基本含义

  • 形容学识渊博,学问深厚。

详细解释

  • 诗指古代的文学作品,书指古代的经书,发冢指埋葬。诗书发冢意味着学识渊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很深厚,博学多才。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学问深厚,知识广博,或者形容某人对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非常熟悉。

故事起源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诗书发冢,礼乐周咨。”意思是扁鹊的学问非常深厚,他对诗书礼乐了如指掌。后来,人们将“诗书发冢”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由“诗书”、“发冢”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深厚的知识,真是诗书发冢。2. 这位教授不仅精通自然科学,还对人文历史非常了解,可谓诗书发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诗书发冢”拆分为“诗书”和“发冢”两个部分记忆。可以联想到诗书堆积如山,像是埋葬在冢中,形容学问渊博。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和经典著作,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要变成诗书发冢的人。2. 初中生:老师教的知识太多了,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诗书发冢的人。3. 高中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真是一个诗书发冢的学霸。4. 大学生:大学期间我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争取成为一个诗书发冢的人。

拆字解意

诗书发冢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