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翳
拼音bó yì
注音ㄅㄛˊ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即 伯益 。《国语·郑语》:“ 嬴 , 伯翳 之后也。” 韦昭 注:“ 伯翳 , 舜 虞官, 少皥 之后 伯益 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结和》:“ 伯翳 之始封 秦 ,地为七十里。”《后汉书·蔡邕传》:“昔 伯翳 综声於鸟语。” 李贤 注:“ 伯翳 即 秦 之先 伯益 也,能与鸟语。” 清 黄遵宪 《春夜招乡人饮》诗:“山经 伯翳 知,坤图 怀仁 説。” 钱仲联 笺注:“ 伯翳 即 伯益 ,或作 柏益 ,或作 柏繄 ,一人也。”参见“ 伯益 ”。
基本含义
- 指帮助、庇护别人,使其免受灾祸或困苦。
详细解释
- 伯翳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伯”指的是长辈,也可以理解为守护者,而“翳”则指的是遮蔽、庇护。合在一起,伯翳表示一个人给予他人庇护和帮助,保护他们免受灾祸或困苦。
使用场景
- 伯翳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帮助、庇护他人,使其免受危险或困境。可以用来形容家人、朋友或者社会上的善行和慈善事业。
故事起源
- 据说,伯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相传,有一个叫伯翳的人,他是一个非常仁慈和善良的人,经常帮助他人,庇护他们免受灾祸。他的名字因此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像他一样乐于助人的人。
成语结构
- 伯翳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表示一个人给予他人庇护和帮助。
例句
- 1. 他是我们班的伯翳,总是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2. 这个慈善机构为贫困家庭提供了伯翳,使他们温暖过冬。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伯翳与“保护”、“庇护”等词联系起来记忆。同时,也可以将其与伯翳的故事联系起来,形象化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伯翳相关的成语,如伯乐、翳然成章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伯翳,总是帮助其他同学。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伯翳学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3. 高中生:这个慈善机构为贫困家庭提供了伯翳,使他们温暖过冬。4. 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成为社会的伯翳,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