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唐帽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ngmào

唐帽

拼音táng mào

注音ㄊㄤˊ ㄇ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即唐巾。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参见“ 唐巾 ”。

基本含义

  • 指被人冤枉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不能辩解,只能默默忍受。

详细解释

  • 成语“唐帽”源自明代小说《水浒传》。故事中,有位名叫唐僧的和尚被人冤枉,被迫戴上了一顶大红帽子。这顶红帽子成为了他身份的标志,也成为了他承受冤屈的象征。因此,成语“唐帽”用来形容被人冤枉无法辩解的境地。

使用场景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唐帽”来形容被他人冤枉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无法辩解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被错误指控犯罪,但无法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时,可以说他戴上了“唐帽”。

故事起源

  • 成语“唐帽”的故事起源于明代小说《水浒传》。在这个故事中,唐僧被人冤枉,被迫戴上了一顶大红帽子,从而成为了他身份的标志。

成语结构

  • 成语“唐帽”的结构是“唐”+“帽”。

例句

  • 1. 他无辜地戴上了唐帽,无法洗刷他的名誉。2. 在这个案件中,他被冤枉戴上了唐帽,无法为自己辩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唐僧被冤枉戴上红帽子的形象来记忆成语“唐帽”。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唐僧和《水浒传》的故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帽”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冤枉我偷了小明的铅笔盒,我戴上了唐帽。2. 初中生:我被错误地指控作弊,无法辩解,只能默默忍受唐帽。3. 高中生:在这个丑闻中,那位政府官员被迫戴上了唐帽,他的名誉也因此受损。

拆字解意

唐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