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雠校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óujiào

雠校

拼音chóu jiào

注音ㄔㄡˊ ㄐㄧ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雠校 chóujiào
    [proof read] 校雠;校对文字
    雠校传记。——《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详细解释

  • 亦作“讐校”。校勘。《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昼省王政,夜则诵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选诸儒 刘珍 等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诣 东观 讎校传记。”《文选·左思<魏都赋>》:“讎校篆籀,篇章毕覿。” 张载 注引《风俗通》:“案 刘向 《别録》:讎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繆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 明 归有光 《题<星槎胜览>》:“凡书类是者,予皆不惮讐校,卷帙垢坏,必命童子重写。” 梁启超 《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以至 太仓 顾氏 、 泰兴 季氏 等,咸蓄善本,事讐校,自此校书、刻书之风盛於 江 左。”

基本含义

  • 指互相攀比、争强好胜,不断超越对方。

详细解释

  • 雠校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即“雠”和“校”。其中,“雠”指互相攀比、争强好胜,“校”指超越、对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不断争强好胜、相互超越的状态。

使用场景

  • 雠校多用于形容人们在工作、学习、竞争等方面不断超越对方,力求取得更好的成绩或地位的情境。可以用于描述同事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比赛,以及各种竞争性的场合。

故事起源

  • 雠校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故事中,齐国和晋国的两位贤臣,公孙朝和晏婴,都非常聪明能干,受到各自国家的赏识。为了争夺更高的官位,他们互相攀比,不断超越对方。最终,公孙朝因为过度争强好胜而被国君所弃,而晏婴则因为谦虚谨慎而受到国君的赏识。

成语结构

  • 雠校由两个字组成,并且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们两个在工作中总是互相雠校,争取获得更多的认可。2. 学生们之间的雠校氛围很浓,每个人都想取得最好的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雠”字的发音“chóu”,想象两个人在比赛中争夺冠军,互相攀比、争强好胜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雠校类似的成语,如“争强好胜”、“相争不休”等,以扩展对于竞争、比赛等话题的词汇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之间的雠校氛围很浓,每个人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班里的同学之间经常互相雠校,比赛时都非常努力。3. 高中生:为了争取大学录取的名额,我们之间的雠校越来越激烈了。4. 大学生:在实习的公司里,同事们之间常常发生雠校的情况,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雠校”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雠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