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虎落平阳在词典中的解释
luòpíngyáng

虎落平阳

拼音hǔ luò píng yáng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比喻强大的人或势力失去优势,被迫退却或失败。

详细解释

  • 成语“虎落平阳”源于中国古代故事。据说,在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北魏朝廷派遣将领领导大军攻打南方的南齐国。南齐国的将领萧道成在平阳城设下埋伏,待北魏大军进入城中后,突然放出伏兵,北魏大军溃败。其中,北魏将领元英被俘,成为南齐国的战利品。这个故事中的“虎”指北魏大军,而“平阳”是指平阳城,意为北魏大军在平阳城遭到失败和溃败。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比喻强大的人或势力在某种情况下失去优势,被迫退却或失败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战争、竞争、政治斗争等各种场景。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成语“虎落平阳”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虎”是指“虎”,“落”是指“掉落”或“下落”,“平阳”是指地名“平阳城”。

例句

  • 1. 在竞争中,他原本占据优势,但最终却虎落平阳。2. 这个强队在比赛中表现不佳,最终虎落平阳,被弱队逆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虎落平阳”与故事起源联系起来,想象北魏大军在平阳城遭到失败和溃败的场景,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与战争、竞争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原本在比赛中领先,但最后虎落平阳,输给了小红。2. 初中生:我们班原本在篮球比赛中占据优势,但最终虎落平阳,被对方逆袭。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强大的帝国最终虎落平阳,被其他势力取代。4. 大学生:政治斗争中,某个政党原本占据优势,但最后虎落平阳,失去了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