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粗糲在词典中的解释

粗糲

拼音cū lì

注音

繁体粗糲

基本解释

  • 1.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 唐 杜甫 《有客》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水浒传》第九七回:“﹝ 乔道清 ﹞与十五、六个军士,藏匿在 神农庙 里,与本庙道人借索些粗糲充飢。”
    2.形容食物的粗劣。 丁玲 《奔》:“另外也有人啃着从家里带出来的粗粝的大饼。”

基本含义

  • 形容粗俗、不文明。

详细解释

  • 粗糲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粗俗、不文明。这个词语常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人的行为粗鲁、不礼貌。

使用场景

  • 粗糲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文明、粗俗,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

故事起源

  • 《汉书·杨胡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西汉末年,杨胡以刚直而著名,但是他的言辞行为却不文明,粗俗不堪。因此,人们就用“粗糲”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的举止粗糲,完全没有教养。2. 他的言辞粗糲,让人非常不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粗糲”这个词语联想为一个人穿着粗糙的衣服,举止粗鲁不文明的形象,这样能够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粗糲”相关的成语,如“粗鄙”、“粗暴”等,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举止粗糲,老师批评了他。初中生:他的言辞粗糲,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往。高中生: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言行,避免粗糲的举止。

拆字解意

粗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