馁弃
拼音něi qì
注音ㄣㄟˇ ㄑ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指饿死而委弃之。《隋书·儒林传论》:“并道亚生知,时不我与,或纔登於下士,或馁弃於沟壑,惜矣!”
基本含义
- 放弃,失去信心
详细解释
- 馁弃是指因为受到挫折或困难而放弃努力,失去信心,不再坚持。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丧失信心,放弃努力。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毅力、轻易放弃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五年》。当时,齐国的国君昭公派遣了大夫召公去楚国做使者,希望能够联合楚国对抗强大的晋国。然而,楚国的国君楚昭王却对齐国的请求置之不理,召公只好失望地返回齐国。昭公见到召公后问他楚国的答复,召公回答说:“楚王只是笑而不答。”昭公听后非常愤怒,觉得楚国对齐国的请求不予理睬是对齐国的侮辱。于是,昭公下令对楚国发动战争。然而,在战争初期,齐国军队遭到了楚国的强大抵抗,齐国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昭公见状,大为失望,对召公说:“我派你去楚国做使者,本是希望能够联合楚国对抗晋国,现在却遭到了楚国的强烈抵抗,我真是太失望了。”召公听后深感自责,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使者的职责,没有说服楚国与齐国联合,所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于是,召公决定自责地辞去了大夫的职务,从此不再为齐国效力。这个故事中的“馁弃”一词,就是由召公辞去大夫职务的情景衍生出来的。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馁”是动词,表示失去信心;第二个字“弃”是动词,表示放弃。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馁弃,要坚持下去。2. 他曾经因为一次失败而馁弃了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馁弃”这个成语与召公辞去大夫职务的故事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召公失去信心,放弃努力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馁弃”相近或相似含义的成语,如“灰心丧气”、“丧失斗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不会馁弃,我会继续努力。2. 初中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我不会馁弃,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虽然我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不会馁弃,我会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