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打照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ào

打照

拼音dǎ zhào

注音ㄉㄚˇ ㄓ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打照面。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标引》:“乌兔天边纔打照,仙翁海上驴儿叫。”
    (2).关心。《绿野仙踪》第六七回:“惟 苏氏 ,他却热闹处冷淡处都有打照。”

基本含义

  • 指行走时摇晃不稳,步履蹒跚。

详细解释

  • 打照是指行走时身体摇摆不稳,步态蹒跚的意思。形容走路不稳定,行动困难。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行走时因为身体不适或其他原因而步履蹒跚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行动不稳定,缺乏决断力。

故事起源

  • 据说,打照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唐代的一个故事有关。相传,唐玄宗时期有一个官员,他在路上行走时,因为酒后醉酒,身体摇摆不定,步履蹒跚。有人看到他这副模样,就用笔墨在他的脸上画了两道黑线,象征着打了两个照儿。从此,这个官员就被人称为“打照官”,并且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表示行走时摇晃不稳。

例句

  • 1. 他喝了太多酒,走起路来打照。2. 他脚上受伤了,走路打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打照”与行走时摇晃不稳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印象。可以想象自己在路上行走时,突然变得不稳定,步履蹒跚,就像是在打着照儿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行走、姿态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东倒西歪等,来扩展对于行走和身体动作的词汇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妈妈踩到了石头,走起路来打照。中学生:他受伤了脚,走起路来打照。大学生及以上:他喝了太多酒,走路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