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黩
拼音bàng dú
注音ㄅㄤˋ ㄉ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怨恨毁谤。黷,通“ 讟 ”。《宋书·自序》:“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黷, 璞 有力焉。” 宋 欧阳修 《论陈留桥事乞黜御史王砺札子》:“其虚妄谤黷之罪,可诛一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乃因弟子中颇有浇伪之徒,致起流言,大被谤黷。”
基本含义
- 指毁谤、中伤他人。
详细解释
- 谤黩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词组成的成语。谤指毁谤、中伤,黩指诋毁、毁谤。谤黩表示用言语或行为恶意中伤他人,诋毁他人的名誉或形象。
使用场景
- 谤黩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些人搬弄是非,散布谣言,恶意中伤他人。可以用来描述一些喜欢诽谤他人、制造事端的人。
故事起源
- 谤黩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中,淮阴侯刘邦任命项梁为相国,但项梁因嫉妒而与淮阴侯发生争执。项梁为了陷害淮阴侯,故意编造了一些诬蔑淮阴侯的谣言,企图毁谤他的名声。因此,谤黩成为了形容恶意中伤他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谤黩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谤和动词黩组成。
例句
- 1. 他经常谤黩同事,导致同事们对他产生了很大的不满。2. 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建立在你的实际表现基础上的,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谤黩你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谤黩的发音与“绑河”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将河流绑起来,这个人就是用恶意中伤他人的方式来破坏和扭曲事实。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谤黩相关的成语,如谣言满天飞、攻击抨击等,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谤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谤黩我们班的好学生,让他们很伤心。2. 初中生:别听信那些谤黩你的同学,他们只是嫉妒你的成绩。3. 高中生:有些人喜欢谤黩别人,但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受他们的影响。4. 大学生:在网络时代,谤黩现象更加普遍,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