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公有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yǒu

公有

拼音gōng yǒu

注音ㄍㄨㄙ ㄧ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 公有 gōngyǒu
    [public-owned;collective;state-owned] 属于两人以上所共有或公家所有

近义词

  • 国有、共有

反义词

  • 私有、独占

英文翻译

  • 1.publicly-owned; public

详细解释

  • 谓财产属国家或集体所有。 廖仲恺 《答胡适论井田书》:“井田制度,我假定他是上古民族由游牧移到田园,由公有移到私有当中一个过渡制度。”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城市郊区土地肥沃,土地平坦,又是公有的,可以首先搞大社。”

基本含义

  • 指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强调公众利益应当放在首位。

详细解释

  • 公而忘私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公”、“而”、“忘”、“私”组成。其中,“公”指公共的、公众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忘”表示忽视、不重视;“私”指个人的、私人的。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处理事务时,应当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个人私利。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注重公共利益,不要只顾个人私利。可以在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公德教育等场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

  • 公而忘私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事中,魏其武安侯是魏国的一位重要官员,他非常注重公共利益,不计较个人私利。有一次,他和一个商人交易,商人给了他一匹珍贵的马作为回报。但魏其武安侯并没有接受这个礼物,而是将马赠送给了国家,以表明他的公而忘私的精神。

成语结构

  • 公而忘私是一个形容词性结构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行为不重视个人利益而强调公共利益。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公而忘私的原则。2.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公而忘私的态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公”和“私”两个字进行对比,强调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与“公有”相关的成语,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公而无私”、“公正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把自己的玩具公有给了大家一起玩。2.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公有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3.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公有学习资源,共同进步。4. 高中生:公有的环境资源应该合理分配,保护环境。5. 大学生:作为公民,我们要公有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