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鲍螺在词典中的解释
bàoluó

鲍螺

拼音bào luó

注音ㄅㄠˋ ㄌㄨㄛ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市食》:“鲍螺,裹蜜。”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方物》:“ 苏州 则带骨鲍螺、山查丁、山查糕、松子糖、白圆、橄欖脯。”
    (2).见“ 鲍酪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谈多嘴,喋喋不休。

详细解释

  • 鲍螺是一种海洋生物,因其螺壳上有纹路而得名。成语“鲍螺”比喻人说话啰嗦,喋喋不休,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某人说话的时候太啰嗦,不停地说个不停,而且没有节制。

故事起源

  • 成语“鲍螺”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在小说中,贾母因为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而感到烦恼,于是用“鲍螺”来形容黛玉的言谈多嘴。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鲍螺是一个名词,成语结构为“鲍螺 + 动词”。

例句

  • 1. 他一开口就像鲍螺一样,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2. 她是个鲍螺,一点也不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将鲍螺的形状和说话啰嗦的特点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像鲍螺一样说个不停,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唧唧歪歪”、“絮絮叨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话的时候,有些同学就像鲍螺一样,一直在旁边打断。2. 初中生:我妈妈总是像鲍螺一样,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我都听烦了。3. 高中生:有些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鲍螺一样,喋喋不休,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拆字解意

鲍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