犷烈
拼音guǎng liè
注音ㄍㄨㄤˇ ㄌ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粗犷激烈;暴躁。《法苑珠林》卷十一:“故 师子国 人形貌卑黑,方颐大顙,情性獷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战主国》:“气序和畅,风俗淳质,人性獷烈,邪正兼信。”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三:“ 刘氏 初以柔婉闻,凡数年,其后忽獷烈自恃,不可禁,往往有逆意者即发怒。”
基本含义
- 形容激烈、猛烈、豪勇的样子。
详细解释
- 犷烈一词由“犷”和“烈”两个字组成。犷指豪勇、刚烈,烈指猛烈、激烈。合在一起形容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勇猛、激烈的样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事物的表现,特别是在描述战争、战斗、矛盾冲突等激烈场景时常用。
故事起源
- 犷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在漠北与刘邦军队展开激烈战斗,项羽勇猛无比,战斗力非常强大,因此被形容为“犷烈”。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在战场上,他表现得十分犷烈,令敌人胆寒。2. 他的爱情观犷烈而执着,不轻易妥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犷”字与“狂”字联想,想象一个狂烈的狮子,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犷烈相关的成语,如“犷怀”、“犷悍”等。也可以学习与激烈、豪勇相关的成语,如“激烈”、“勇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声犷烈地响起,让人感到非常开心。2. 初中生:这部电影中的打斗场面犷烈激烈,让观众都屏住了呼吸。3. 高中生:这场辩论赛上,学生们争论得非常犷烈,场面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