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述
拼音shān shù
注音ㄕㄢ ㄕ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相传 孔子 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 唐 李白 《古风》之一:“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建安 以后,更綺丽不足为法,迨 有唐 文运肇兴,而己适当其时,将以删述,继获麟之后。”
基本含义
- 指删除、删减、删改文章或文字的内容。
详细解释
- 删述是由“删”和“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删”指删除、删减,表示去除一部分内容;“述”指叙述、陈述,表示文字的表达。删述的意思是删除、删减文稿中的内容,使其更加简明扼要。
使用场景
- 删述常用于写作、编辑、校对等领域,表示对文章、作品进行修改、删减,以使其更加精炼、准确。也可用于形容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思熟虑、审慎选择。
故事起源
- 删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写作过程。当时,文人们常常要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但由于纸贵、字数有限,他们常常需要进行删减,以保留最重要、最精炼的内容。因此,删述成为了文人们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成语结构
- 删述属于动宾短语,由“删”和“述”两个汉字构成。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演讲稿进行了一番删述,使其更加简洁有力。2. 这篇文章需要经过删述,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删述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写作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删减、修改,使其更加精炼,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写作、编辑相关的成语,如“润色”、“改良”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写作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在写作文时要进行删述,只保留最重要的内容。2. 初中生:写作文时,我会先写下所有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删述,把不必要的部分删除掉。3. 高中生:为了让自己的论文更加精炼,我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删述,只保留了最核心的观点和论证。4. 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我对之前的草稿进行了删述,删掉了很多冗余的内容,使论文更加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