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放甲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gjiǎ

放甲

拼音fàng jiǎ

注音ㄈㄤˋ ㄐㄧ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脱下铠甲。《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寻被 后主 敕令,乃投戈放甲,诣 会 於 涪 军前。”

基本含义

  • 指将兵器卸下,放下武装。

详细解释

  • 放甲是指士兵卸下身上的盔甲和武器,放下武装。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放下武装,停止战斗,表示和平与宽容。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战争结束后,双方停止战斗,共同追求和平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放下成见,和解和谐。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和齐国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楚国的大将军项羽和齐国的大将军田单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决战。战斗中,项羽力量强大,一时间占据了上风。田单感到自己难以与之抗衡,于是决定放下武器,拔掉盔甲,向项羽投降。这一举动打动了项羽,他也放下了武器,表示和解。从此,放甲成为了形容停战、和平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短语,由动词“放”和名词“甲”组成。

例句

  • 1. 战争结束后,两国终于放甲,开始和谈。2. 他们之间的争执已经持续了很久,现在是时候放甲,和解了。

记忆技巧

  • 将“放甲”拆分成“放”和“甲”,可以联想到“放下武器”,意味着停止战斗,追求和平。可以通过想象士兵卸下盔甲和武器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和平、和解相关的成语,如“化干戈为玉帛”、“守望相助”等,可以加深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个小朋友打架后,一方主动放甲,说要和好。2. 初中生:学校举办了和平主题的活动,我们要放甲,向战争说不。3. 高中生:在班级的矛盾中,我们应该学会放甲,以和谐共处。

拆字解意

放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