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中恧在词典中的解释
zhōng

中恧

拼音zhōng nǜ

注音ㄓㄨㄙ ㄋ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内心惭愧。 明 王世贞 《说部·札记外篇》:“ 羊叔子 有君子之德四焉:曰慈、曰信、曰廉、曰让。虽然,其为 晋 谋,鼎革之际也,有中恧矣!”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行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详细解释

  • 中,中正;恧,羞愧。中恧指中正而又谦虚谨慎的品行,形容人的道德修养高尚,行为谦逊有礼。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人的品行高尚、谦虚有礼,或用于自谦自省。

故事起源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卫国的将军骠骑在出征前,召集将士们开会,讲述了一系列军事策略和战术。会议结束后,骠骑问众将士对他的讲话有何看法。众将士纷纷称赞他的智谋和英勇,但骠骑却深感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他说自己只是中恧之人,还需要更多学习和进步。这个故事成为中恧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中恧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2. 虽然他成就很大,但他始终保持着中恧的品行,不骄不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中恧拆解为“中正”和“恧”,中正指中正无私的品行,恧指羞愧。通过拆解和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加深对成语中恧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中恧相关的成语,如中庸、中正、恭谦、谦恭等,加深对道德修养和品行高尚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中恧的人,要做到诚实守信。2. 初中生: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中恧的学生,学习上要认真努力,待人要友善。3. 高中生: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持中恧的态度,不骄不躁,勇往直前。

拆字解意

中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