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火
拼音chuī huǒ
注音ㄔㄨㄟ ㄏㄨㄛˇ
繁体
基本解释
(1).对火吹气。《淮南子·说山训》:“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灭,所以吹者异也。” 唐 郑谷 《淮上渔者》诗:“一尺鱸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邻夫见其妇吹火,赠诗云:‘吹火朱脣动,添薪玉腕斜。’”
(2).指点灯照明。《北史·孙搴传》:“ 神武 乃引 搴 入帐,自为吹火,催促之。 搴 神色安然,援笔立就,其文甚美。”
英文翻译
1.【医】soot blowing
基本含义
- 指用口吹气来点燃火焰,比喻善于挑动事端或煽动争端。
详细解释
- 吹火这个成语的含义比较负面,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故意制造纷争、挑起争端的人。他们通过散布谣言、煽动情绪等手段,不断加剧矛盾,使原本平静的局面变得混乱不堪。
使用场景
- 吹火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在社交媒体上故意煽动争端,或者在团队、家庭等环境中制造不和谐的气氛。它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
故事起源
- 吹火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学者,他非常聪明而且口才出众。有一天,孔融去拜访一位官员,这位官员想考验一下孔融的聪明才智,就问他:“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火的本质吗?” 孔融立刻回答说:“吹火者,火尽则灭。” 这句话意味着火是由氧气和燃料反应产生的,如果没有氧气供应,火就会熄灭。官员听了孔融的回答非常满意,赞叹他的聪明才智。
成语结构
- 吹火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吹”和“火”两个词组成,其中“吹”是动词,表示用口吹气;“火”是名词,表示火焰。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在别人之间制造纷争,真是个吹火的人。2. 别听信他的话,他只是在吹火挑拨离间。3. 这个社交媒体账号经常吹火,引发了很多争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吹火”这个成语与吹气点火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嘴吹气,点燃了一团火焰,同时想象这个人还在不断吹气,火焰越来越大,引发了纷争和争端。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挑拨离间”、“散布谣言”等,这些成语都与吹火有一定的关联。另外,你也可以学习如何在社交媒体上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成为吹火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喜欢吹火,经常在班里制造纷争。2. 初中生:别听信他的话,他只是在吹火挑拨离间。3. 高中生:这个社交媒体账号经常吹火,引发了很多争议。4. 大学生:他的行为就像吹火一样,不停地挑动事端,让人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