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吐哺握发在词典中的解释

吐哺握发

拼音tǔ bǔ wò fà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tǔ bǔ wò fà ㄊㄨˇ ㄅㄨˇ ㄨㄛˋ ㄈㄚˋ

    吐哺握发(吐哺握髮) 

    《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 封 伯禽 於 鲁 , 周公 诫之曰:‘往矣,子无以 鲁国 骄士。吾 文王 之子, 武王 之弟, 成王 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髪,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髪”。后遂以“吐哺握髪”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髮,惧於失人。”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虽然做不得吐哺握髮下名流,也是喒的风云凑。”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亦作“ 吐哺捉髮 ”。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復上书》:“今虽不能如 周公 吐哺捉髮,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心胸宽广,胆量大,不畏艰难困苦。

详细解释

  • 吐哺握发是由三个动词构成的成语,每个动词都有具体的意义。吐哺表示吐出奶食,即吃饱了;握发表示握住头发,即拔下头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吃饱了饭,就能够拔下自己的头发,表示胆量大,心胸宽广,不畏艰难困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胆量大,不怕困难,有勇气面对困境。可以用在赞美英勇无畏的人,或者鼓励自己或他人勇往直前的场合。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吴起的将军,他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常大胆的勇气和智慧。有一次,他率领军队攻打敌人的城池,城墙上的敌人箭如雨下,非常危险。吴起的手下劝他退兵,但他却说:“我已吃饱了饭,就算被箭射死了也无所谓。”他的话鼓舞了士气,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人们就用“吐哺握发”来形容吴起的勇气和胆量。

成语结构

  • 吐哺握发是一个由三个动词构成的成语,表示先吃饱了饭,然后拔下头发。

例句

  • 1. 他吐哺握发,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救火的行列。2.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吐哺握发的勇气和决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拆解为吐哺和握发,联想吐哺表示吃饱了,握发表示勇敢的行为。通过联想和记忆这两个动作,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吴起的故事,探索他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智慧领导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吐哺握发,勇敢地站在讲台上演讲。2. 初中生:他吐哺握发,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她吐哺握发,积极备考,取得了优异成绩。4. 大学生:大家要有吐哺握发的精神,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拆字解意

吐哺握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