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之役
拼音dōng mén zhī yì
注音ㄉㄨㄙ ㄇㄣˊ ㄓㄧ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左传·隐公四年》:“ 宋公 、 陈侯 、 蔡 人、 卫 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 郑 人侵 卫 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徐必进 ﹞与 汪 ( 汪雅堂 )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 汪 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
基本含义
- 指战争或斗争中,攻打敌人的主要据点或要害位置。
详细解释
- 东门之役源于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东门是古代城市的主要出入口之一,攻打东门意味着攻下城市的关键。因此,“东门之役”成语形容在战争或斗争中攻打敌人的主要据点或要害位置。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在各种竞争中攻打对手的关键点或要害位置,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或学习中攻克难题的关键步骤。
故事起源
- 据传,东门之役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胥攻打郑国时,选择攻打敌方城市的东门。最终,楚国成功攻下了郑国。
成语结构
- 主语 + 东门 + 之役
例句
- 1. 在这场比赛中,我们要集中力量攻打对方的东门。2.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找到攻克难题的东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与战争或攻打敌人的场景联系起来来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将军,要攻打敌人的东门来达到记忆的效果。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攻城略地”、“攻其不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在考试中攻打数学题的东门。2. 初中生:在比赛中,我们要攻打对手的东门来获得胜利。3. 高中生:我们要攻打知识的东门,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创业中,我们要找到攻克难题的东门,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