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沓
拼音chí tà
注音ㄔㄧˊ ㄊ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拖沓。《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 西川 节度使 杜元颖 治无状,障候弛沓相蒙。”
基本含义
- 形容行走、行动迟缓懒散。
详细解释
- 弛沓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小弁》:“弛彼行矣,蔽芾田矣。”弛,指行动慢懒;沓,指行走时脚步迟缓。弛沓形容一个人行动迟缓懒散,缺乏活力和精神。
使用场景
- 弛沓一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工作态度懒散不积极,也可以用来形容整个团队或组织的运作缺乏效率。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小弁》中的这句话是描述一位贵族的行为懒散,不尽责任,对他的田地也不加以管理和照料。由于这个贵族的不作为,导致田地荒芜,收获不丰。因此,弛沓一词就成了形容行动迟缓懒散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的工作态度弛沓,经常拖延不完成任务。2. 部门的组织结构松散,工作弛沓不积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弛沓”与“迟缓懒散”这样的近义词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想象一个人行走时脚步迟缓,懒洋洋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行动迟缓懒散相关的成语,如“懒散无为”、“行动迟缓”等,以扩大词汇量并丰富语言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弛沓无精,不好好听讲。2. 初中生:他的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完成,真是太弛沓了。3. 高中生: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大家都太弛沓了。4. 大学生:他的学习态度弛沓,经常迟到早退,不够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