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桦蛱蝶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àdié

桦蛱蝶

拼音huà pá dié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桦蛱蝶huà jiá dié

    在国内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成虫 体长 18—23 mm,翅展 56-64 mm。体黑色,背具棕色毛,胸部和第一、二腹节背面绒毛长而密。腹面绒毛灰褐色。雌蝶翅常较雄蝶稍宽大。

详细解释



  •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 18—23 mm,翅展 56-64 mm。体黑色,背具棕色毛,胸部和第一、二腹节背面绒毛长而密。腹面绒毛灰褐色。雌蝶翅常较雄蝶稍宽大。雌、雄蝶翅正面颜色和斑纹几乎无差别,两翅外缘呈锯齿状,前翅中部凹入;后翅中部尾状突出。前、后翅均桔红色,沿外缘有暗褐色和黑色带。前翅前缘黄褐色,斑纹黑色;中室的2个黑斑纹并列,中室端部1个,近顶角1个.中率下具5个黑斑;后翅前线中部有1个白斑,两侧各有1个大型黑斑。雌.雄翅反面变化甚大,颜色斑纹有明显差别,呈云斑状;基半部暗褐色端半部:雄蝶黄褐色或青灰色,雌蝶黄褐色,密布不规则细波状纹,形成复杂色的组锦状花纹;雄蝶较雌蝶色泽鲜艳,斑纹显著。后翅反面中室外M2与M3脉处有明显的白色近“L”形纹,且推蝶的较雌蝶的大而明显;外缘暗褐色,内侧有一青蓝色波状带。前翅无Cu2脉,M2脉从横脉中间以上发出。后翅无翅级,Cu2脉缺如;Sc+ R脉由近基部中室部分发出,因此高度弯曲而分开。 卵呈立式香瓜形, 2—4行排列成块状。卵高 lmm,横径 0.8一0.9 mm,有放射形纵脊11—13条(多数12条)和水平横脊。初产卵淡绿色,随胚体发育渐变为淡黄色,孵化前转黑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45 mm左右。头漆黑有光泽,散生白色小毛瘤。头顶有 1对突起,各具5个分枝。前胸细瘦呈颈状,背面有8个白色小毛瘤,胸部暗褐色,第一胸节至第八腹节背面黄白色,背中线暗褐色。中、后胸具枝刺4枚,腹部前8节各7枚,后2节各2枚。每枝刺有4—9分枝,除气门下技刺白色外,余均黑色。胸足黑色,腹足淡黄色,趾钩三序缺环。 蛹 体长20-25 mm,宽 6 mm。灰褐至棕褐色。头顶有 2个角状突起。体向腹面弯曲,后胸和第一、二腹节背面有2个银白色亮斑,体背有2列明显的突起,以后胸背面渐突起呈峰状。腹未有1个匙形突起(尾角),端部生有许多深褐色钩制,用以钩住技、叶上的丝垫而使体倒悬。

    展翅宽50~60mm。翅膀表面棕褐色;翅膀腹面黑褐色,具数条深黑褐色波浪状斑纹。雌蝶翅膀表面的波浪状黑褐色斑纹较多、较明显。

    生物学特性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1年发生1代, 以成虫在桦木楞堆、灌木、杂草丛内及洞穴、桦林附近的墙缝瓦屋顶内群集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成虫陆续出蛰进行补充营养。4月下旬、5月上旬交尾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幼虫危害直至6月下旬,老熟幼虫在树干和树干干部小枝和叶上化蛹。7月上旬成虫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下旬越冬。 早春 3月,旬平均温度达 1-2℃时,越冬成虫开始出蛰,随气温的升高,出蛰数量渐多。多飞行在林缘,空旷草地和居民房屋附近。有群集性,常数十头停落在分泌有树液的样树、蒙古标及新鲜伐桩或树干上、植物花上、牛马粪上和流溪等处,吸食汁液补充营养。4月下旬腹内卵粒形成。5月上旬,旬平均温10oC以上时,在无风晴朗的白天进行交尾。交尾可延续6小时以上。交尾后不久即可产卵。分2-3次将卵产完。每次产卵20-40粒左右,每雌平均产卵132粒(73—208粒)。产卵后的雌蝶活动力减弱,3-5天后死亡。成虫在林间寿命长达300余天。早春4月上旬雌蝶数量多,5月下旬6月上旬雄蝶数量多。 成虫 8-14时均可羽化,以 9-11时羽化数量最多,占全日羽化数量的观%。 卵多产于山坡中、上部向阳面烨树枝梢端。卵粒多呈2-4行排列成块状。每个卵块平均有卵创粒(20-60粒)。卵块上无覆盖物。卵经15天(12—17天)孵化。孵化期为5月中旬,正值山杏花开盛期,桦叶苞初放,杨叶展平之时。卵多集中在8-10时孵化,这与早晨高湿低温有关。孵化率 94%。 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壳上,约经构分钟后,爬到附近嫩叶背面停息不动,再经约3小时后开始取食。初龄幼虫群集从叶绿取食,将叶片咬成缺刻,残留叶脉。4龄后幼虫开始分散蚕食整个叶片。5龄幼虫食量大增,1头5龄幼虫1昼夜可食尽3—4片祥叶。吃光树叶后,可转移到邻近树上继续危害。幼虫一遇惊扰,即蟋缩假死落地。多在9时前和15时后气温凉爽时进行取食活动,平时静栖不动。幼虫期35-39天。 幼虫共 5龄。各龄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 0.5, 1.0,1.5, 2.0, 3.5 mm。 6月中旬幼虫老熟,从树冠下移到树干处的枝、叶上化蛹。化蛹前幼虫先吐丝结成垫状物,然后用尾角的钩刺钩住丝蛰,倒悬空中,此时体色渐深,体形缩小,幼虫进入预蛹期(1-1.5天);胸背线破裂出现淡绿色初蛹,随后蛹渐变为灰褐色至暗红褐色。化蛹盛期为7月上旬(旬均温20.7℃)。化蛹末期为7月中旬。蜗期12-17天。化蛹率90—95%。 天敌 天敌有蚂蟑、脊腿匙鬃瘤姬蜂、榆毒蛾广大腿小蜂;普通怯寄蝇、舞毒蛾黑瘤姬蜂、金小峰科1种,林间总寄生率为49.3%,其中金小蜂是蛹期优势寄生种类。

    生态习性

    除了冬季外,成虫主要生活在中、南部平地、低海拔地区。喜访花。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容貌或行为像蛱蝶一样美丽动人。

详细解释

  • 桦蛱蝶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桦”指的是白桦树,而“蛱蝶”则是一种美丽的昆虫。桦蛱蝶形容人的容貌或行为像蛱蝶一样美丽动人,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或优雅。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赞美女性的美丽或优雅,可以用于写作、演讲或者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描述女性的容貌或行为时。

故事起源

  • 成语“桦蛱蝶”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容貌如同蛱蝶一样美丽动人,因此被人们称为“桦蛱蝶”。后来,人们用“桦蛱蝶”来形容女性的美丽或优雅。

成语结构

  • 成语“桦蛱蝶”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词语组成,没有特殊的语法结构。

例句

  • 1. 她的容貌真是桦蛱蝶,不愧是校花。2. 这幅画中的女子,举止优雅,真是一位桦蛱蝶。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桦蛱蝶”:1. 将“桦”字和“蛱蝶”两个词语分开记忆,先记住“桦”字的意思是白桦树,再记住“蛱蝶”是一种美丽的昆虫。2. 想象一位美丽的女性,她的容貌或行为像蛱蝶一样美丽动人,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桦蛱蝶”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或者诗词,例如“蝴蝶效应”、“美人如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笑容像桦蛱蝶一样美丽。2. 初中生:这位女演员的表演真是桦蛱蝶,让人难以忘怀。3. 高中生:她的仪态优雅,真是一位桦蛱蝶。4. 大学生:这幅画中的女子,举止大方,真是一位桦蛱蝶。5. 成年人:她的外表虽然不起眼,但她的内心像桦蛱蝶一样美丽。

拆字解意

桦蛱蝶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