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扑火
拼音dēng é pū huǒ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dēng é pū huǒ ㄉㄥ ㄜˊ ㄆㄨ ㄏㄨㄛˇ
灯蛾扑火(燈蛾撲火)
比喻自惹祸害。《水浒传》第二七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基本含义
- 比喻自取灭亡,不自量力或自作自受。
详细解释
- 灯蛾是一种夜行性昆虫,容易被光源吸引。灯蛾扑火比喻人因自己的欲望、贪婪或冲动而自取灭亡。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冲动、贪心,不顾后果地追求某种利益或目标,最终导致失败或遭受灾难。
故事起源
- 据说,灯蛾扑火的典故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位名叫杨震的学者。杨震年轻时非常聪明,但他贪图权势,不顾后果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最终,他因为与当时的权贵对立而被迫自杀。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自作自受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动词 + 宾语
例句
- 1. 他贪婪的欲望使他像灯蛾扑火一样自取灭亡。2. 这个企业因为不顾市场变化,一意孤行,最终灯蛾扑火,破产倒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灯蛾被火吸引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灯蛾看到火焰就不顾一切地扑向火源,最终被火烧死的情景,这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灯蛾扑火”相关的成语,如“自食其果”、“自掘坟墓”等,以扩大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小明贪婪地吃了太多糖果,就像灯蛾扑火一样。初中生:他为了追求虚荣,不顾家人的劝告,灯蛾扑火般地投入了一个不靠谱的项目。高中生:他为了追求高分,每天学习超过十个小时,像灯蛾扑火一样,最终导致身体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