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豆腐
拼音gàn dòu fǔ
注音ㄍㄢˋ ㄉㄡˋ ㄈ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即豆腐干。用布包豆腐加香料蒸制而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她把苞米磨成面,摊煎饼他吃。还上豆腐坊约过一斤干豆腐,给他做菜。”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干瘪、无活力、无趣味。
详细解释
- 干豆腐是由豆腐经过长时间晾晒而成的食物,因为水分流失,所以干豆腐变得干瘪无味。在成语中,干豆腐比喻人或事物缺乏活力、无趣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低落、无生气,或者形容事物缺乏活力、乏味无趣。
故事起源
- 成语“干豆腐”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洪范》中,原文是“豆腐干,无味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这个成语的起源是因为干豆腐没有水分,所以没有味道,因此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没有生气、无趣味。
成语结构
- 主语 + 干豆腐
例句
- 1. 这个演讲太干豆腐了,我都快要睡着了。2. 这个电影没有悬念,太干豆腐了。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块干瘪无味的豆腐,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无味糟糠”、“索然无味”等,来扩展对于缺乏活力、乏味无趣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太干豆腐了,没有趣味。2. 初中生:今天的英语课很干豆腐,老师只是一直讲文法,没有互动。3. 高中生:这个演唱会太干豆腐了,歌手的表演缺乏激情,没有给观众带来任何感动。4. 大学生:这个讲座太干豆腐了,讲师的演讲方式单调乏味,没有吸引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