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捉颤在词典中的解释
zhuōchàn

捉颤

拼音zhuō chàn

注音ㄓㄨㄛ ㄔ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发抖。《水浒传》第一回:“当时 洪太尉 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

基本含义

  • 捉颤是指抓住颤动,表示紧紧掌握住机会或时机,抓住关键点。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动果断、敏捷。

详细解释

  • 捉颤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捉意为抓住,颤意为颤动。结合在一起,表示抓住颤动,即抓住机会或时机,抓住关键点。这个成语也可以形容人的行动果断、敏捷。

使用场景

  • 捉颤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抓住机会、抓住关键点的行为。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竞争等各种场景中,表示抓住机会,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行动。

故事起源

  • 捉颤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论语》中。其中一段对话中,孔子说:“君子不器。”孟懿子则问:“何谓也?”孔子回答说:“君子捉颤。”孔子在这里用捉颤来形容君子的行为,表示君子要善于抓住机会、抓住关键点,做出正确的决策或行动。

成语结构

  • 捉颤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捉”和名词“颤”组成。

例句

  • 1. 他在竞争中捉颤,最终赢得了这个项目。2. 她抓住颤动,及时做出了正确的决策。3. 这个领导懂得捉颤,能够抓住关键点,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抓住机会”、“抓住关键点”等类似的概念进行联想,来记忆捉颤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机会、时机、关键点相关的成语,如“把握时机”、“抓住机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了一个机会,就像捉颤一样,抓住了它。2. 初中生:在比赛中,他捉颤地抓住了对方的失误,最终获得了胜利。3. 高中生:他在考试中捉颤,迅速找出了解题的关键点,取得了高分。

拆字解意

捉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