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絶
拼音jiè zhué
注音
繁体介絶
基本解释
隔绝。
基本含义
- 指事物互相排斥、矛盾冲突,无法协调或统一。
详细解释
- 介,指分隔、隔离;絶,指断绝、中断。介絶形容事物之间存在分歧、矛盾,无法和谐共存或解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无法和解或调和的情况。也可用来形容关系紧张、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故事起源
- 介絶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与刘邦一同起义反秦,最终刘邦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故事中,项羽和刘邦是好友,但他们之间存在着权力争夺的矛盾。最终,项羽与刘邦的关系破裂,导致刘邦成功夺取了最终的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介絶”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介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们之间的意见相左,已经完全介絶了。2. 这两个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介絶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介絶的发音“jiè zhué”与“结绳”进行联想。结绳意味着事物之间紧密相连,而介絶则相反,表示事物之间断绝了联系,产生了矛盾冲突。
延伸学习
- 在学习介絶的同时,可以了解其他与矛盾冲突相关的成语,如“水火不容”、“势如水火”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加深对矛盾冲突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之间的友谊因为争吵而介絶了。初中生: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因为领土争端而介絶了。高中生:他们之间的恋爱关系因为信任问题而介絶了。大学生:这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合作关系的介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