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定
拼音yì dìng
注音ㄧˋ ㄉ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主观地断定。 宋 苏轼 《上王刑部书》:“使诚有是攷,当出於庙堂,非愚所得知,所不敢臆定。”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滦阳续录误收金人诗作近人诗》:“ 元遗山 《探花词》五首,中有句云:‘殿前鸚鵡唤新班。’‘唤’字之可去与否,亦难臆定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苦闷的象征>》附 王铸 信:“这个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编者--所臆定的,是 厨川君 自己定下的。”
基本含义
- 凭主观臆测或主观判断而确定事物的真相或结果。
详细解释
- 臆定指的是根据主观的臆测或判断来确定事物的真相或结果,而不是通过客观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推断。这种主观臆测往往是片面和不准确的,容易导致误解和错误判断。
使用场景
- 臆定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不要凭主观臆测就下结论,而应该通过客观的事实和证据来判断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凭感觉判断事物。
故事起源
- 臆定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中,其中有一段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凭空臆测天命,最终导致了自己的不幸。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凭主观臆测来判断事物,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成语结构
- 臆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没有任何证据,却臆定对方是罪犯。2. 不要凭主观臆定就下结论,要以客观事实为准。
记忆技巧
- 可以结合“臆测”和“确定”这两个词的意思来记忆臆定的含义。臆测表示主观猜测,确定表示确定事物的真相或结果。通过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可以记忆臆定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凭空臆测”、“主观判断”等,以加深对臆定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没有证据,但我臆定他是偷我铅笔的人。2. 初中生:不要凭主观臆定就下结论,要以客观事实为准。3. 高中生:他没有任何证据,却凭空臆测对方的动机。4. 大学生:科学研究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主观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