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壠
拼音pō lǒng
注音
繁体坡壠
基本解释
犹丘陵。 宋 苏轼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登高回首坡壠隔,但见乌帽出復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一城之势,此地最高,如龟昂首状。楼之外即是坡壠,绵延无濠堑。”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质高尚,道德操守过硬。
详细解释
- 坡壠原为水利工程中的术语,用于修建水坝、渠道等。引申为人的品行高尚,道德操守过硬,不为外在的困难和诱惑所动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称赞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坚守原则,不受外界干扰影响。
故事起源
- 《庄子·天运》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坡壠的人,他修建的水坝非常坚固,不受外力的干扰。后来,人们用“坡壠”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坚守原则。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真是个坡壠之人。2. 尽管遭受了很多困难,他仍然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真是个坡壠之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坡壠”与水坝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坚固的水坝,象征着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不受外界诱惑影响。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其他成语,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忍辱负重”等,以丰富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帮助同学做作业,真是个坡壠之人。2. 初中生:老师临时有事,他主动代课,真是个坡壠之人。3. 高中生: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不受外界的诱惑,真是个坡壠之人。4. 大学生:他在困难时期坚持学习,不放弃,真是个坡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