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覆醢在词典中的解释
hǎi

覆醢

拼音fù hǎi

注音ㄈㄨˋ ㄏㄞ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倒去肉酱。《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谓 孔子 痛 子路 被醢于 卫 ,不忍食其相似之物,故命弃之。后用以表示师生间的深厚的情谊。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君遇 孙秀 之难,闔门受祸,故门生感覆醢以增慟,乃树碑以记事。”

基本含义

  • 指把酱油倒在肉上,意味着做事不得法、不得人心。

详细解释

  • 覆醢的字面意思是“倒酱油”,比喻人做事不得法、不得人心。覆醢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辞不合适,不得人心。

使用场景

  • 覆醢一词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不得体,或者某个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当。

故事起源

  • 覆醢的故事源于《左传》。相传,周朝时期,晋国有位名叫骊姬的美女,她与晋国国君犀首有染。犀首为了取悦骊姬,特地做了一道新研制的美食,将酱油覆盖在肉上。然而,骊姬吃过后却觉得肉太咸了,便把肉吐了出来。犀首知道后非常伤心,因为他的努力没有得到骊姬的认可。从此以后,人们用“覆醢”来形容做事不得人心。

成语结构

  • 由两个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的言辞举止总是不合适,真是个覆醢之人。2. 这个政府的处理方式实在是太覆醢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倒酱油的形象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肉上倒酱油,但结果却不得人心,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覆醢”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掩耳盗铃”、“杯弓蛇影”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太覆醢了,老师一定会生气的。中学生:这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太覆醢了,根本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大学生:政府的决策实在是太覆醢了,完全没有考虑到民众的意见。

拆字解意

覆醢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