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白莲社在词典中的解释
báiliánshè

白莲社

拼音bái lián shè

注音ㄅㄞˊ ㄌㄧㄢˊ ㄕ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 东晋 释 慧远 于 庐山 东林寺 ,同 慧永 、 慧持 和 刘遗民 、 雷次宗 等结社精修念佛三昧,誓愿往生西方净土,又掘池植白莲,称白莲社。见 晋 无名氏《莲社高贤传》。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山北》:“ 远公 ( 慧远 )与 慧永 ……十八人者,同修浄土之法,因号白莲社十八贤。”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之九:“名姓老空山,魂梦杳 长安 ,且入白莲社,休题玉笋班。” 清 孙枝蔚 《忆昔篇寄示燕谷仪三子》:“只今老復病,想入白莲社。”
    (2). 唐 白居易 仿 慧远 故事,在 香山 修净土的场所。 白居易 因以自号 香山居士 。 宋 戴埴 《鼠璞·白莲社》:“宫观用莲社,乃 白居易 致仕,与僧 如满 在 香山 修浄土,号‘白莲社’。”

基本含义

  • 指虚伪假善、伪装清白的组织或个人。

详细解释

  • 白莲社原指明朝时期的一个秘密宗教组织,该组织以反对外族侵略和反对贪官污吏为名,实际上却进行反动活动。由于该组织成员伪装清白,故后来“白莲社”成为指虚伪假善、伪装清白的组织或个人的代称。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装得很善良正直,实际上却心怀不轨、图谋不轨的人或组织。

故事起源

  • 白莲社最早出现在明朝,当时社会动荡,百姓生活艰难。一些人利用百姓对宗教的信仰,建立了一个反动组织,以反对外族侵略和反对贪官污吏为名,实际上却进行破坏社会稳定的活动。这个组织成员伪装清白,以此蒙蔽人们,因此后来“白莲社”成为指虚伪假善、伪装清白的组织或个人的代称。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表面上装得很善良正直,实际上却是个白莲社。2. 这个组织打着反腐败的旗号,实际上是个白莲社。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白莲社”与伪善、虚伪的概念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表面上装得很善良正直,实际上却心怀不轨的形象,以此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如“伪善”、“伪装”等,可以帮助加深对“白莲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却是个白莲社,经常欺负别人。初中生:这个社团号称关心学生权益,但实际上却是个白莲社,只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高中生:我们学校有一些学生组成了一个白莲社,他们打着关注社会问题的旗号,实际上却是为了煽动不稳定因素。

拆字解意

白莲社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