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徒
拼音shú tú
注音ㄕㄨˊ ㄊ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交纳钱物以减免徒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汤刘二御史再谴》:“ 鼐 论风宪官受财,议革职赎徒,上特旨发 肃州卫 充军。”《明史·姜埰传》:“乃命移刑官定罪,尚书 徐石麒 等拟 埰 戍, 开元 赎徒。” 清 吴伟业 《鹿樵记闻·粤西二臣》:“又以奸民訐其贪肆不法,逮治坐赎徒。”
基本含义
- 赎回被敌人俘虏的人。
详细解释
- 赎徒是指为了将被敌人俘虏的人赎回而付出一定代价的行为。这个成语中的“赎”表示赎回,将被敌人控制的人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徒”指被敌人俘虏的人。赎徒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付出代价来解救被敌人控制的人。
使用场景
- 赎徒一词常用于形容救人的行为,也可以比喻为帮助别人摆脱困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形容帮助朋友解决困难、帮助他人摆脱困境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赎徒的故事。公元前202年,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的汉军在垓下大战,项羽败北被刘邦俘虏。刘邦原本打算杀掉项羽,但刘邦的妻子吕雉为了劝说刘邦放过项羽,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计策。吕雉建议刘邦将项羽作为人质,交给楚军,以此来换取和解。刘邦采纳了吕雉的建议,将项羽赎回,并与项羽达成了和解。从此,赎徒这个成语就衍生出来,用于形容为了解救被敌人俘虏的人而付出代价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为了赎徒不惜一切代价。2. 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决定赎徒。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赎徒”这个词与故事起源中的项羽和刘邦联系起来,想象项羽被刘邦俘虏后,刘邦赎回项羽的情景,以此来记忆赎徒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赎徒相关的成语,例如“赎罪”、“赎回”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历史故事,如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和和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自己的零花钱赎徒,帮助了一个被欺负的同学。2. 初中生:他通过募捐活动赎徒,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教育机会。3. 高中生:她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赎徒,帮助一位被绑架的人成功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