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在词典中的解释
míngcháqiūháozhīmò,érjiànxīn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 ér bù jiàn yú xīn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指能够看到微小的细节,却忽略了重要的事物。

详细解释

  • 明察秋毫之末,是指能够观察到秋天鸟羽毛上微小的细节,而不见舆薪,却看不到大车上的柴草。比喻对问题只看到表面,而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只看到问题的小细节,而无法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可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琐碎细节,忽略重要问题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来解释这个成语的意义。故事中,有人看到秋天鸟羽毛上的细微变化,却没有注意到大车上的柴草。韩非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被琐碎的细节所迷惑。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部分组成:“明察”表示“观察”、“秋毫之末”表示“细小的东西”、“而不见”表示“看不到”、“舆薪”表示“大车上的柴草”。

例句

  • 1. 他明察秋毫之末,却对整个计划的问题视而不见。2. 这个人只注重细节,却忽略了整体的大问题,真是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明察秋毫之末”与只关注细节的人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专注地盯着一只鸟的羽毛,却完全忽略了身后的大车上的柴草,从而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韩非子的思想和其他成语故事,可以进一步扩展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是个小孩,但他明察秋毫之末,总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小细节。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明察秋毫之末,找出文章中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建议。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我们应该明察秋毫之末,把握住文章的核心观点。4. 大学生及以上: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琐碎的细节,而要明察秋毫之末,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