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毳衣在词典中的解释
cuì

毳衣

拼音cuì yī

注音ㄘㄨㄟˋ 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代天子、大夫的礼服之一。用毛布制成。天子祀四望山川、子男爵及大夫朝聘天子、助祭或巡行决讼皆服之。其制上衣下裳。衣玄色,以五彩绘绣虎蜼、藻、粉米;裳纁色,上绣黼黻。《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毛 传:“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芦之初生者也。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决讼。” 郑玄 笺:“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国,而决男女之讼……毳衣之属,衣繢而裳绣,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诗·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毛 传:“璊,赬也。”参阅 清 雷学淇 《介庵经说·礼说·章服通考》。
    (2).毛皮所制衣。 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紫貂,白狐,製以为裘,鬱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美也。”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诗:“金殿更戎幄,青袪换毳衣。”《宣和遗事》后集:“有小儿三人,自梁栋中循柱而下,弓矢在手,跳跃笑语,皆毳衣跣足。”
    (3).僧服的一种。《法苑珠林》卷一○一:“衣中有四者:一,粪扫衣;二,毳衣;三,衲衣;四,三衣。”

基本含义

  • 指寒冷的冬天穿的厚衣服。

详细解释

  • 毳衣是指用毛织成的厚衣服,用来抵御寒冷的冬天。这个成语形容衣服厚实、保暖。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寒冷的天气,也可以用来比喻言行举止谨慎、小心翼翼。

故事起源

  • 毳衣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故事。当时,晋国国君晋文公派遣使者去周朝朝贡,但是使者们因为穿着薄衣服,受到了寒冷的折磨,回国后向晋文公报告了这个情况。晋文公非常重视,下令晋国全体臣民都要穿上毳衣,以保护身体免受寒冷侵袭。从此,毳衣成为了晋国的标志,也成为了形容寒冷天气和保暖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体词“毳衣”是一个名词,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冬天来了,记得穿上毳衣保暖。2. 他举止谨慎,像是穿着毳衣一样小心翼翼。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穿着一件厚实的毳衣,抵御寒冷的冬天,这样就能够记住“毳衣”表示厚衣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冰雪聪明”、“寒冬腊月”等,来扩大对形容寒冷天气和保暖的词语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来了,妈妈给我穿上了厚厚的毳衣。2. 初中生:寒冷的冬天,大家都穿上了毳衣,防止感冒。3. 高中生:他的举止谨慎,像是穿着毳衣一样小心翼翼。

拆字解意

毳衣词语造句